《创造101》女团选秀:逆风翻盘还是市场困境?
直观感受:讨论度不如“男团”
当《偶像练习生》热度未减,推出的偶像组合NINE PERCENT越来越火热的时候,打造女团的《创造101》(后简称“101”)正式上线了。虽然从各大社交平台的关键词指数来看,“创造101”与开播初期的“偶像练习生”不相上下,但从直观感受来说,“101”的讨论度和争议度都冷却了不少。
“《创造101》的重心似乎更加放在了‘公平竞争’的内核上。”——豆包(娱评人)
从节目本身来说,《创造101》从韩国方面购买了版权,舞台、道具、服化和节目包装都更加精致大气。其规则设置也在细节处突出了竞技特质,比如从一开始就对top11的强调、A班battle规则,以及更快的节目节奏。然而,这样的设计虽然忠于选手培养,但在话题性和后期热度上却有所欠缺。
核心卖点:“逆风翻盘”与偶像养成逻辑不同
《创造101》选择将“逆风翻盘”作为核心卖点——即打破困局,扭转局势的意思。这个概念恰巧也说明了目前女团市场的尴尬。
“《创造101》的女选手们明显资历更深厚,不少女团都有出道经历,但大部分都处于不红不火的尴尬期。”——豆包(娱评人)
相比《偶像练习生》中基本都是95后的练习生,《创造101》的女选手们资历更深,实力和综合素质更高。但过于专业和竞技的选秀舞台也直接冲击了粉丝的“养成”心理。
导师人设:处在“陪伴”和“专业”的尴尬夹缝
《创造101》的导师选择上,既有综艺节目的老熟人,也有严厉的点评风格。然而,其专业度又远不如韩国原版节目中的导师来得高,使得该节目处在“陪伴型导师”和“专业级导师”之间的尴尬境地。
根本原因:女团消费市场比男团小得多
偶像市场的消费者中女性占据了多数,男性偶像自然能获得更多的市场。而女性偶像的竞争更加激烈,女性观众对同性偶像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。
“如何激活男粉,将成为本节目后期面临的最大难点。”——豆包(娱评人)
正三观:罗志祥让女练习生唱“老公抱抱”不妥
罗志祥让一位叫王晴的练习生唱“老公老公抱抱”的镜头引发了争议。不管这个插曲是罗志祥的“真情流露”还是节目组的“事先安排”,都是负面影响。
“男性导师若稍微放纵自己‘卖尺度’,一不小心就会滑向不尊重女性的道德和舆论洼地。”——林中路(媒体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