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健林王思聪父子:从对立到并肩的商业与亲情

昔日首富父子,正在低调地走回大众视野

11月14日晚,今日头条上出现一则”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病逝,享年67岁”的消息,第二天,万达辟谣,配图是王健林在和高管们讨论如何推进创新业务。

11月初EDG夺冠之夜,电竞成为舆论场的热门话题,很多人想到了王思聪。尽管这支战队与他并无关系,但这位富二代确实成功让电竞实现了破圈。

过去几年里,这对曾经因为财富而备受瞩目的父子,经历了舆论场的跌宕起伏,被追崇,被质疑,被抨击,被嘲笑。当公众注意力不能再为他们建立的商业版图提供助力,反而带来风险时,他们转向低调。

对立:父子间的俄狄浦斯情结

王家父子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”对立”。比如最广为人知的”五个亿”。王健林刚刚成为中国首富时,接受媒体采访,称自己给了儿子五个亿”创业练手”,如果这次失败了,就再给儿子五个亿,如果失败两次,就回万达上班。

首富还是慈父的形象越传越广,网民们连带着对万达也亲近了许多,王思聪则被当成了”国民老公”,他最重要的身份是王健林的儿子。

在很早之前,俄狄浦斯情结就在王思聪身上闪动。从英国最古老的寄宿制中学温彻斯特毕业后,王思聪没和其他”富二代”一样读商科,反而去伦敦大学学了哲学。

暗合:血脉中的商业基因

如果把镜头拉回到80年代,你会在年轻的王健林身上,看到同样的激进飞扬。80年代的中国热烈而骚动,吴晓波在《激荡三十年》中曾描写:所有的年轻人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,”我们下海吧”这样的词汇相互试探或鼓励。

强势和冒险的特质,随着遗传因子,成为王思聪血液里的一部分。2011年的某个凌晨,这个23岁的男孩登录微博发了条信息:强势进入整合电竞。

理解:从对立到并肩

虽然两代人的理念和行为方式注定有差异,但当外敌出现时,父子俩必定是肩并肩对抗的。2016年的冯小刚成了那个外敌。因为不满《我不是潘金莲》在万达影院排片仅10%,远低于全国平均数据40%,冯小刚在微博冲王健林开炮。

对于王健林而言,这场胜利带来的欣喜,可能更多是因为看到儿子奋力为自己而战。

公众形象总是吊儿郎当的王思聪,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:”作为首富的儿子,(我)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,能超过父亲。所以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有生之年,超过我父亲成功的高度。”

父与子,终究成为了彼此的影子。

THE END
<<上一篇
下一篇>>